饭团看书 - 言情小说 - 七零养家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34

分卷阅读134

    才慢悠悠的道,

“温作家这次翻译的几篇童话都颇有童趣,也挺有内涵,尤其是他和几位作家写的衍生童话,相当有新意。推荐同学你去看看。”

说完笑着一点头,背上书包离开教室。

黑框眼镜怔了一下,刚要和身边人说什么,教室里的同学已经叽叽喳喳的谈论了起来,

“温知秋作家这次有出新作品么?我怎么没看见哪。”

还有性急的直接从书包里掏出刚买的杂志,翻开目录就细细看起来。

“……――温知秋译…啊,我看见了。”

一个姑娘激动的捂住嘴巴小声尖叫,一边还不忘给凑过来的闺蜜们指着道,

“――温知秋译,,温知秋译…温作家这次都是翻译作品啊――”

“哎呀,温作家翻译的也一定比别人家的好看,而且还都是童话,是不是家里有小孩子出生了,父爱大发嘻嘻嘻。”

一开始,被挤压在杂志中央的译本并没有溅出什么水花。

倒也不全是版面位置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当童话风格的题目加上“译”这个字,足以让许多成年人淡淡一笑,信手翻过,去看其它时事经济之类的内容。

虽然有个“温知秋”的名头在,到底没放在特推,想必也不如有新颖之处――毕竟他们在特推处没看见温知秋的名头时都要以为温知秋这次没出作品――不过到底是温知秋,功底确实厚实,寥寥几笔就将一个童话形象勾勒的栩栩如生,故事朗朗上口,引人入迷,倒是十分适合给睡前不肯乖乖入眠的孩子当做睡前故事讲。

当然,也是有读者注意到第二刊第三刊里,夹杂在译本中间两篇独具匠心,童趣却带着至简至纯情感的改编本,只是在所有读者中所占的比例却依旧不足以引起喧哗。

温知秋和罗家和早就预料到了这样的结果,依旧稳如泰山,不怒不燥。

为了避免杨主编心生警惕,压着他们的稿子不给发,罗家和在第一次的刊本中直推举了温向平的译本,从第二次起才加入众人的新本,还特意把新版本压在了几篇译文的中间。

如此,被读者看到的概率自然又是小了一层。

但只要有一个人看见了,就会有两个、三个,通过高口碑的口口相传,自然就会逐渐扩大坚实的知名度,借以建立一只坚不可摧的大手,从而破除一切阻障将他们推到整个作家圈子和文学圈子里去――这正是二人的打算。

倒不是罗温二人就真的对自己的计划如此有把握,只是他们作为这个计划的发起人倘若先一步慌了手脚,其余的作家只怕就要更加心里没底,到时候弄出什么意外就不好了,毕竟他们的稿子还有一部分在手里,不能被杨主编找到机会截停才是。

这两个人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其他作者虽然忍不住心焦,但也只能强自按捺。

他们苦翻了几个月的书,绞尽脑汁,反复修改,连梦里都是野兽化身王子牵着美丽的乡村少女在舞池中央翩翩起舞,如今这悄无声息的结果…

也只能祈愿天道酬勤了。

随着其余三版逐渐出刊,杨主编手下的“小温知秋”也正式完结了一篇短童话,虽然说和尚不能相提并论,但也是不错的作品了,其它杂志也学了红星之前的形式,开始对“小温知秋”的作品进行公开评论,又纷纷猜测温知秋这次作品未能上特推的原因大概是因为翻译了正儿八经的“童话”,失了之前的灵气,或许已经到了江郎才尽的地步,倒是又给“小温知秋”炒热了一波名气。

杨主编自然是乐见其成。

后面再交上来的刊本,杨主编虽然还要再看一遍,到底不如第一刊看的那么仔细,见罗家和交来的一如既往是童话便放了心,哪怕译者从温知秋换成了其它作家也无伤大雅。

谁知,就在杨主编志得意满,罗家和眼见着已经一败涂地之时,一股浪潮却突然席卷而来。

红星杂志花了半个封面的特推――“小温知秋”瞬间被这股浪潮拍去了万里之外。

可巧,这股浪潮偏偏是同一个杂志的“大温知秋”及其作家团队卷起来的。

要说他们又写了什么惊世骇俗的文章?也不是。

无非是温向平跟了一回潮流,翻译了一本外来名著。英语水平相当可以,字词的翻译精准且得体而有韵味,只名著倒是名著了,却不像别人家翻译的高大上,而是走了旧路,选的,顺便重cao了个旧业,又写了一篇童话而已。

但这次出彩的却不止是温知秋一个人,连带着他不知什么时候加入的作家团队都有了独一无二的风格――甚至连也迥异。

温知秋这次撰写的是以为原型而另作的――这点在文末明确指出,其它新作也如之。

中,人物形象一如既往的有些小缺点,王子不像中拿着脸勇往直前,英勇善良。相反,他厌倦平淡享受的生活,从骨子里渴望冒险,甚至抛弃尊贵身份,整日与盗贼为伍,甚至去偷盗隔壁王国的国宝皇冠,嘴上也常常说着不着调的话,怎么看都跟女孩子心目中的“王子”二字不搭边――华国虽然“白马王子”听得少,但“皇子”听得多,倒也能类比而来。

可正是这样一个看似狡猾的坏蛋王子,却对公主真心以待,愿意为她放弃流浪的生活,为了保护她而只身犯险。

整篇故事创新之处也谈不上创新,毕竟都是温知秋从前写过的套路。

而这几篇童话真正感动读者之处,是故事里的“真”,或者说,“假”。

温知秋的故事向来接地气,或者说,贴切生活,可这次,典型的童话式结局,完美的理想化却离现实万里八千远,甚至理想化的叫人害怕。

就比如那群穷凶恶极的强盗,在听说了少女最简单真挚的梦想,竟然肯放下屠刀,甚至愿意为少女和王子的逃亡之路助一臂之力,最后还真正追求到了各自的梦想。

多么不可思议,现实中哪来的这样理想化的事情。

可里恰恰有了。

不仅有了,还铿锵打在了读者心底最柔软的一点,叫他们也忍不住去相信――正是因为现实的缺乏,童话里才格外珍贵。

为什么不能期待童话里的美好,现实残酷不能改变,但可以去守住心底的温柔,一如王子保护着逃离高塔,初入人群的公主。

不仅仅是,每一篇新创作的童话的受众都不是读者。

每一个受众都是读者埋藏在心底最深处的,那个曾经天真稚嫩,烂漫纯真的年幼。

在经历了社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