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团看书 - 言情小说 - 重生之军嫂有空间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30

分卷阅读230

    下自己家里的娃娃。

宋老太则不觉得,宋老太是一个地盘观念很强的老太太,自家人和外人画得一清二楚的,而且是很护食,所以她不是很能够接受家里住进来一个外人。

宋慕雯对这样的事情是觉得无所谓,住进来好不好,还要看对方的人品的,要是对方人品怎么样,如果对方人品不好,祸害的是自己一家,如果对方人品好,那得益的也是自己一家。

这个问题最后是通过开会决定讨论的。

来到这里的知青也有不少,而且都是省城来的,要见识一下农村的生活和风貌之类的,这一年的大学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都有。

等到知青到了村子里,一共三男两女,到达之后先村长请他们吃了顿饭,然后将村子里的情况跟他们说了,也把他们商量出来的几个方案跟对方说了。

几个知青也没有当场表态,而是说要商量一下。

商量了之后,决定接受住到村民家里,然后和村民家里一起吃饭,但是工分也会算在一起的决定。

“你们可要考虑好了,要是你们跟这家过了,要换一个寄住的人家,就没有那么轻松了,没有发生特别严重的事情,我们是不会给你们换的。”

宋村长在事情决定之前给几个人打防御针,要是换来换去那可就麻烦了。

几个知青都表示没问题,就是来体验和适应农村生活的,一定会克服所有困难努力向前。

在晚上睡觉前,终于将几个知青安排好了,五户人家,一户一个,宋慕雯家没有,考虑到家里人多,房子有些紧张,所以就没有接手这个事情。

知青下乡的事情倒是吸引了不少的视线,红卫兵们也展开了一些工作欢迎知青的到来,毕竟知青有一部分也是红卫兵,他们从大城市过来,肯定也有很多宝贵的经验,更何况,他们来到这样偏僻而且艰苦的地方,就是十分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的,就是在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就是在用青春和热血支持和拥护毛*主*席,就是大家的同志,大家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

新来的五个知青据说其中两个女生是同学,另外三个男生以前都不认识,不过到了同一个地方之后,都慢慢熟悉起来。

两个女生一个活泼外向,一个比较稳重,但是明显那个活泼得更受欢迎,男生好像都喜欢那种会来事儿的。

刚开始下地的时候,只是让几个人去放牛啊,或者去田里转两圈看看田间地头的水啊之类的,现在这个时候连秋收都过去了,根本没什么活儿需要他们干的。

几个人来了之后,觉得农村也挺闲适的,看书上说的农民很辛苦,现在一看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夸张啊,所以大家都觉得这是毛*主&席的恩泽,是毛*主*席的福泽,要不是**,大家还不知道在过什么样的苦日子呢,所以几个知青开始想着给毛*主*席唱赞歌,写很多诗啊歌啊之类的,而且眼看着年关近了,他们又开始想着折腾着排练节目先给伟大的dang和毛*主*席。

这样子一来,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还有年轻的小伙子都被拉去了,村子里的活儿都少了人干,村长在捉急也没有办法,因为人家是要给毛*主*席唱赞歌啊!人家红卫兵都很支持呢!而且上面还要求,排练节目也要算工分!村长真是脸都黑了,没有种出粮食也要算工分?对其他的人多不公平啊!但是上面说了,人家是干革命,是比种田还要重要的事业,所以要算工分!

三婶在家里又不高兴了,道:“阿斓长得也不差,而且上次也表演过节目,为啥就没选上她?这也是算工分的呢!要是上次让知青住到咱们家里来,这个事情也就好说多了。”语气里都是nongnong的埋怨知青,埋怨奶奶没有同意家里住知青。

宋慕斓一边懒懒的摘菜一边说:“这也是没得办法的事情,你看那个宋春花,脸上那么大一个痦子都被选上了,还不是因为周燕知青jiejie住在她们家?唉……要是我去,我也能每天拿三个工分呢!不过二妹怎么没有去成?二妹不是骨干嘛?”

宋慕雯本来没打算参与这个话题的,既然人家问了,还是要答话的,道:“那边说我身高不够。”

其实是在量身高的时候宋慕雯放了水。

宋慕斓就不说话了。

宋老太也闷着头不说话,其实她也挺后悔的。

宋慕雯又道:“知青住在谁家这个事儿,不是咱们说了算的,那些人家都是知青哥哥jiejie自己选的,在那些人家他们都有单独的屋子住着,咱们家哪里收拾得出来?就算是选,肯定也不会选咱们家的。”

这样一说,三婶才没说话了,二婶要说什么也咽了下去,宋老太的脸色也缓和了许多,还是这个二孙女最懂事,啥事儿都是门儿清的,不像几个媳妇,都拎不清。

终于把这个事情给消弭了,宋慕雯也悄悄地松了口气。其实她对知青住到家里去的这个事情并不看好,现在看来是得了不少好处,但是等到以后,日子久了,矛盾出来,就不好说了,谁的日子过得咋样自己心里最清楚,他们不贪恋这些好处,也不像沾惹那些麻烦。

这次好几个村子里联合起来搞汇演,阵仗还蛮大的,作为红卫兵的骨干,宋慕雯也参与了一些工作。

知青的热潮依旧在继续,但是日子也要继续,过完年,又是新的一年,新年里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都是不可预知的。

村里还算是比较照顾几个知青的,尽量选了轻省的活儿给他们干,比如看牛这个活儿,但是看牛的时候不是盯着牛看就行了,而是要一边看牛一边打猪草,村子里的猪还要吃东西啊。刚开始几个知青不知道,搞得猪饿了两天,都饿得眼睛发绿了,差点从猪栏里跑了出来。

知青们顿时觉得这个活儿不是那么好干的了,因为要打到肥美的猪草,实在是不容易,走的地方远,容易迷路,而且遇上别的村的,可能还会起冲突什么的,这年头,不仅山上的树都是有主的,连路边一根草都是有主的,没办法,生产力低,大家都是想尽办法弄吃的,袁隆平爷爷的杂交水稻还没出来呢,一亩的产量也才几百斤而已。

除了女知青看牛打猪草,男知青就要跟着男劳力下田干活儿。刚开始时犁田,然后播种育秧,育秧之后插禾,尽管农民们已经很照顾几个知青了,尽量让他们干技术含量低的活儿,但是人家照样是洋相百出。犁田的时候牛跑到别人的田里去了,甚至犁从牛的身上掉下来了,播种的时候有的地方撒多了种子有的地方撒少了,最后发出来的秧苗是一块地方厚一块地方薄的,简直是不能看……诸如此类的事故还有很多。

生产队队长,像宋大刚这样的,几乎每天都要跟村子里告状,这几个知青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