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团看书 - 耽美小说 - 苗安的种田生活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7

分卷阅读67

    日子,可没想到,几天前突然有个人找到他们,说要付给他们银子,让他们去青岭村一户人家家里偷东西,两人见价格高便答应了。

要偷的东西是的手稿,这本书他们也知道一点,一直都是清溪镇那边的印刷工坊印刷,作者叫吴承恩但应该不是本名。一开始他们还奇怪能写出这样一本书的人怎么会住在乡下,怎么说也应该是个读书人,等踩点儿之后了解了莫家的情况,发现莫肃出自大家,便理所当然地觉得书是莫肃写的。

趁着农忙家里没人,两个人在莫肃家翻了一通却什么都没找到,正发愁怎么跟人家交代的时候,青岭村突然出了消息,说莫肃夫郎的弟弟不懂事和人玩儿的时候说了,家里的东西都埋在院子东南角。这下真是困了来枕头,三七和木头准备尽快来挖一挖,可莫肃家却一直都有人,没办法,便挑了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还特意选在了后半夜,人不容易醒,但没想到还是让人逮住了。

“给你们银子的人是谁?”莫肃问道。

“这个真不知道。”木头苦着一张脸,“每次有消息都是他来找我们,不过听口音不是我们镇子的,可能是其他镇子的人。”

苗安觉得对方并没有撒谎,招了招手示意莫肃出去说,莫肃检查了两人的绳子,又把门锁好,和苗安回到卧室。

“是不是其他印刷坊想抢生意?”苗安道。

自己都和白力合作那么久了,已经印了三本书,就算没有成为朋友,他也不会再挪地方,估计对方也是明白这一点,所以才干脆派人来把书稿偷回去,先印先卖。而且就找的偷书人是混混这一点看,对方并不是什么有权势的人。

莫肃点头,这个解释很符合现在的状况,可他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又说不上来,干脆就不想了,明天把人交给官府让知县查吧。

第二天,莫肃就和苗安“赶”着两个人去镇上的县衙,一路上引起了不少围观。

本以为可以见识一下电视剧里升堂的威武时刻,没想到连击鼓都不用,跟门口的衙役说一声,衙役再汇报给知县,知县有空,直接就坐在堂上等了,问清楚状况后便立案。因为三七和木头是受人指使,所以要结案肯定得揪出幕后之人。

“你们二人先回去,本官定当秉公执法,还你们一个公道。到时会派人通知你们。”知县道。

“多谢知县大人。那草民和夫郎先行告退。”莫肃行了个礼道,拉着苗安离开。

据说知县为官不错,不能说完全清正廉洁,但也为百姓办了很多实事,现在苗安凭自己的力量查不出什么,还是交给官家比较好。

他们回来就见秋文和秋阿么等在家门口,虽然已经问过悠悠昨晚的情况,但还是不太放心,还以为是因为买牛和板车漏了财招来小偷,苗安趁此时机把自己写书的事情告诉了他们,秋文还好,秋阿么很是惊讶了一番,不过更多还是高兴,这是能赚钱养家的好事。

第二天,秋文就给他们送来了一只小狗崽,说是跟田生跟邻村猎户要的,挺凶,适合看家护院。苗安看着像个小狼狗,十分喜欢。

莫肃和苗安擒贼的事在“老槐树论坛”飘了好几天的红,每次去地里给水稻放水或者拔草,都会被人拉着叮嘱一番。后来莫肃脸上的伤渐渐痊愈,大家的议论也慢慢少了。

一切似乎又都恢复平静。

第43章秋收来客

第四十三章

夏天,性格总是泼辣爽快的,滚滚而来的热浪,劈头盖脸的大雨,连雨前的风都是气势汹汹的,像要倒拔垂杨柳。

苗安站在堂屋门口,看着天边翻滚的灰黑色的积雨云,有风粗鲁地拍在他脸上,但感觉却很舒服。

能不舒服吗?入夏以来,温度一天天飙升,没有空调风扇,简直是要死人了,苗安恨不得天天待在地窖里,蒲扇都快被摇秃了。而每次雨前的风就像一场救赎,似乎从蒸笼里出来的感觉,即使雨后会更加炎热,也顾不得了。

按理说,苗安虽然没有经历过缺乏降温设备的夏天,可莫肃悠悠以及其他人都一如既往,过得很好,只有他动不动就出汗,没什么食欲,还一天天的提不起精神。

莫肃见他这个样子,心里着急却也没什么办法。眼见着自家夫郎没几天就瘦了一圈,只能在夜里帮他多扇会儿扇子,平日里多弄些西瓜之类的吃食解暑。

日子就这么过着,苗安慢慢地也感觉适应了不少。

高温对于庄稼来说是好东西,各种作物都趁着这时候撒了欢儿地生长,五月底六月初栽的水稻,很快就窜得比膝盖高,玉米直接高过了人,地瓜秧开始蔓延,挨挨挤挤地凑在一起。

等熬过了夏季,终于迎来处暑的时候,苗安才觉得松了一口气,即使后面还有“秋老虎”也不算什么,气温总算可以降一降了,至少早晚不见太阳的时候,天气是很凉爽的。

农历八月初,白露附近,天高气爽,秋收也拉开帷幕。

先是起花生,苗安和莫肃都没什么经验,大多数时候都是见别人干什么就干什么。昨天去地里拔了几棵花生,长势不错,除了一些烂的,大都颗粒饱满白白胖胖的。但是因为没有农药,地里有不少虫子,吃掉了不少花生,把苗安心疼得直跺脚。

既然已经成熟,三个人第二天便开始行动收花生。种花生是要起垄的,每一垄上有两行,莫肃赶着牛拉犁从两行之间穿过,两边的花生就随着土被翻起来,这样再拔不仅省力而且花生不容易从秧上脱落。

悠悠负责拔花生,这个相对来说轻松一些,苗安则负责把花生从秧上摔下来,所用的工具家家户户都有,苗安第一次用,不禁感叹劳动人民智慧多。

用一个大的长方形的藤编篓,长一米半左右,宽三四十厘米,深五十厘米。在一端绑一块木板,盖住篓的口大概三分之一的样子,然后站在篓短边的一头,拿起花生秧摔在木板上,注意要让花生与秧的分界线卡在木板边缘,这样花生就会因为惯性自己落入篓中,而且大多会集中在木板下面的地方,摔一会儿就要抬一抬篓让花生分布均匀,不然花生容易飞出篓外。

三人配合默契,没几天就搞定了花生,摊在村里晒麦场那边晾晒。

在这普天忙活的时期,有一个重要的节日——中秋节,就在白露之后没几天。苗安特意去镇上买了月饼和糖块,回家后又做了一大桌子的菜,既是犒劳大家,也是对丰收的一种庆祝。这里的月饼没有现代那么华丽多样,更别提什么包装,只有